上海驿佳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» 技术文章 » 吸痰法,吸痰训练模型

吸痰法,吸痰训练模型

admin 发布于 2013-09-25 12:36 被浏览了 3745 次

吸痰法
[目的]
(1)清除气管、支气管内诺留痰液,改善肺通气。
(2)清除气管内误吸人的呕吐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[适应证]
(1)昏迷、全麻未清醒、自动排痰有困难的患者,发生痰液据留
(2)昏迷、全麻未清醒患者疑有误吸时。
[禁忌证]严重支气管痉挛者。
分类
(1)吸引器吸痰法.
(2)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。
(3)注射器吸痰法。
操作步骤

1)选探通气良好、无不适的鼻腔,取棉签蘸清水,清洁鼻腔
    (2)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,垫起肩颈部使其头后仰。
    (3)术者戴无茵手套,取液状石蜡纱球润滑鼻导管前端1/3,沿选择的鼻孔缓缓插人10—12CM,嘱患者深吸气或用力咳嗽,在
吸气时快速送下至气管内。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将口打开,夹持吸痰管由口颊部插至咽喉部。如口腔吸痰有困难时,可由鼻腔插入,但颅底骨折患者禁用;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,可由插管或套管内插入。
    (4)患者出现呛咳、声嘶,说明导管已进入气管,也可将导管外端故入水中进行观察,若患者呼气时管口有大量气泡溢出,证明导管已进入气管;如未能进入气管,应将导管退出,待患者休息片刻后再按此法重新插入.
    (5)导管进入气管后.连接吸引器,轻轻转动吸痰管,吸痰管应自下馒馒上提,并左右旋转。防止固定处或上下提抽而损伤气管教膜。
    (6)痰液熟稠不易吸出者,可取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3—5ml,注入气管内稀释痰液,然后吸出。
    (7)每次吸痰不应超过15S,吸痰后应清洁鼻腔、口腔,同时检查鼻贫膜有元损伤。每次吸痰均应更换消毒吸痰管;气管切开患者更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。
    (8)需留置鼻导管备用者,应证实导管确实在气管内后吸氧管连接导管给氧,氧流量为2L/MIN
    护理:
    (I)吸痰前后应加大吸氧浓度,以减轻吸痰时血氧浓度的变化。
    (2)吸痰前、中、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肺部呼吸音的改变,如有明显缺氧应立即给氧。
    (3)严格无菌操作,吸痰管每使用1次即更换1根,不可重复使用,以免引起感染。
    注意事项
    (1)每次吸痰时间应根据病情决定,病情重而不能耐受缺氧者,吸痰动作应迅速,操作应轻柔,吸痰时间应短,休息间隔时间稍
长.
    〔2)导管连接氧气管时,必须证实导管确在气管内,避免氧气吹人胃内而引起胃胀不适。
    (3)由于插管吸痰有一定的痛苦和难度,故不宜频繁采用,每插人1次应保证吸痰效果和质量。留置鼻导管时不应将管插入太深,尤其是小儿,避免堵塞支气管而影响气体交换.一般插管长度以患者耳垂至鼻尖长度励口2-3cm为宜。
    (4)两例鼻腔均有不适者.不宜用鼻导管吸痰,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或行气管切开术。
    (5)贮掖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,以免液体进入马达损坏机。

以上操作可以通过高级吸痰练习模型进行训练

  YJ-60.jpg

该模型由不锈钢模具,经高温用进口塑胶材料浇注而成,在应用护理教学中具有材料柔软、手感逼真、操作真实等特点。

 

功能特点:

 经鼻、口插入吸引管技术练习;
■ 吸引管和YanKen管可以插入鼻腔和口腔,可以模拟吸痰

 吸引管可以插入到气管内,练习气管内吸引;
 脸部一侧打开,可以显示插入导管的位置;
 显示鼻腔口腔的解剖结构和颈部结构;
 模拟痰液可以放在口腔、鼻腔和气管内,增强练习插管技巧的真实效果。